栏目分类
热点资讯
你的位置:风暴娱乐 > 最新动态 > 胡适评毛主席的《蝶恋花》:没一句通的!是眼光高还是故意贬低?

最新动态

胡适评毛主席的《蝶恋花》:没一句通的!是眼光高还是故意贬低?

发布日期:2024-06-24 16:18    点击次数:79

除了作为伟大的领袖和思想家,毛主席还是一位出色的诗人。他笔下的诗词如沁园春.雪等,浪漫优美的词句描绘出了一幅幅动人的画卷,在无数学子心中留下深刻印记。然而,就连毛主席这样的文学巨匠,也曾遭到过一位才高志同道合的知己好友冷嘲热讽,被贬低诽谤。这究竟是怎么一回事?

毛主席同志的诗词集吧。1959年,毛主席出版了个人诗词合集《毛泽东诗词》,书一经问世就风靡全国,抢手程度可想而知。出版社连忙加印,才勉强满足了市场的巨大需求。当时全国上下的诗词爱好者都被主席富有浪漫色彩、洋溢远大情怀的诗作所吸引,陶醉其中。这本诗集不仅在国内大卖,就连台湾文坛也给予了高度评价。

不过就在同年3月11日,咱们近代著名文学家胡适先生在朋友推荐下读了这本书。别人正陶陶乎乎,他却突然大笑起来,被朋友问及原因。胡先生直言不讳:"这本广受追捧的诗集连韵脚都错了,尤其一首蝶恋花,没一句通顺啊!"

胡适说的没错。蝶恋花是种诗词体裁,格律严谨,每个字的韵角都得一一对应。而主席这首作品的确有几处对不上韵脚。不过在我看来,这反而体现了主席追求意境的高尚情操,不拘泥于格式而注重内在意蕴,何尝不是另一种成功?就像咱们现在说的口语化表达,追求生动自然嘛。

胡适却没这么想,他认为白话文该朴实简便,而诗词必须限于古板格律,否则等于了不入流儿。所以,主席这首备受推崇的作品,在他眼里就一文不值。这番私下评论直到胡适出版采访录后,才为外人所知。

听闻此事,毛主席也只是评价说胡适太"顽固"了,曾多次劝他回内地,可他就是没松口气。两人自此也有十多年未见了。

有人肯定会问:两人到底什么关系,能让主席面对如此批评不生气,反邀胡适回国内?

别着急,咱先说说他们的渊源。早在1918年,才华横溢却穷困潦倒的毛泽东就进了北大当图书管理员,每月仅三块银元。当时的胡适在北大教书,已是小有名气的白话诗人,他的诗作在当年算是创新开疆辟土了。当时北京文坛上上下下都对白话文避而远之,认为就是离了经典,变粗俗了。

不过胡适他们打开了白话诗歌的新天地,为日后白话文在中国的普及奠定了基础。是胡适带给了新文化新思潮,在这样一个氛围中,毛泽东结识了自己的文学恩师。从那时起,两人成为莫逆之交,胡适对毛泽东从诗词到政治上的指点颇多,后者也由衷敬重前者。

谁料好景不长,首先是1945年,时任驻美大使馆人员的胡适参加了一场华侨聚会,遭到了中共方面的示好。当时中共已预见与国民党的战争无法避免,盼望获得国内舆论支持。

没曾想,胡适直接就拒绝了。他认为内战应该通过民主投票的方式决定政权归属,而非武力夺权,表现出一种不可理喻的幼稚想法。

紧接着,日本战败后,毛主席希望和平解决内战,寻求国共和解。胡适却径直让电报说出"拒绝武力"四个大字,明确站在国民党一边,与中共对立。这让毛主席大失所望,对至交好友也是愤恨不已。

就这样,两人的友谊走上了尽头。新中国成立后,胡适前往美国,稍晚又在台湾中研院任职。中间其实有过一段短暂重逢,就是当胡适读过主席诗集,当面贬低其作品时。不过老友重逢,即便恩恩怨怨,毛主席并未对胡适怀恨在心,反倒主动邀请他回到内地,希望能弥合分歧。

可惜最终两人并未走到最后一程,胡适留在台湾直至终老,与内地彻底渐行渐远。不过,从毛主席对他的宽容,可以见出两人的深厚情谊啊。

通过这一段关于胡适与毛主席之间的渊源故事,我们可以看到他们曾是非常要好的知心好友。然而由于对民主、和平以及诗词艺术等问题的分歧和偏执,两人最终渐行渐远,友谊也就此终结。

不过很感人的是,即使经历了种种误会隔阂,毛主席依然以宽阔的胸怀欣赏和理解胡适,没有顽固地责难他,反而一直邀请他回到内地,希望能重修旧好。这种豁达大度的品格值得我们每个人学习和赞赏。

有时候,人与人之间确实会因为某些分歧而产生隔阂,但如果能互相宽容、尊重彼此,保留一颗包容的心,世界就会变得更加温暖美好。就让我们共同努力,用包容和理解去消除隔阂吧。